E药经理人专访 | 劲方医药:立足差异化发展 追求“全球新”研发

E药经理人
2022-03-21
分享到

吕强对劲方医药的期待是,在大环境不断演变中,能够持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 在Biotech的商业化“大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脱颖而出成为“排头兵”。 2021年临近收官,劲方医药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成立5年来,劲方医药已经获得了5轮、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创始人吕强认为,“五岁”的劲方也已经到了一个应该需要复盘的时刻。

5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对于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环境有了更加“接地气”的认识,尤其在当下一二级资本市场对于Biotech企业越来越谨慎的环境之下,“我认为是该总结一下,做一个深度的回顾和复盘,然后重新制定一些策略性的东西,能够使得劲方医药在今后5年、10年当中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我可能会花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思考如何使得劲方医药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在这样的资本环境下讲好自己的事,得到大家的认可。”

01 全球新与差异化

经过5年的发展,劲方医药已经建立了涵盖大分子、小分子药物的技术平台,研发体系以及人才队伍。目前,劲方医药的产品管线包含十余个项目,适应证涵盖实体瘤、血液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劲方医药的研发布局与吕强本身对于研发的认知密不可分。在中美两国工作多年,他深知两国在新药研发上的差距。吕强的观点是,国内缺的不是技术优势,而是新药开发系统性的理念和经验。特别是对于靶点的认知和积淀,以及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等。

在吕强看来,技术获得持续性突破,加上中国医药政策改革的不断优化,以及资本环境的推动,造就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期。但另一方面带来的是竞争的白热化。想要在当下日趋激烈的研发竞赛中脱颖而出,需要寻找差异化发展的研发路径。

研发策略方面,劲方医药快速跟随国际创新前沿靶点,主攻尚无临床验证的靶点和适应症,基于团队在肿瘤和免疫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分子设计和临床药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发一系列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管线。梳理劲方医药的研发管线也不难发现,研发项目多为原创型“全球新”产品,而临床也选择了更加国际化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策略。

2019年8月1日,劲方医药首个自主研发的“全球新”产品GFH018正式进入I期临床试验。GFH018是一款基于TGF-β受体家族TGF-β R1靶点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有广阔的治疗前景。值得一提的是,GFH018单药I期临床试验显示了良好的药物安全性,临床前动物实验数据已提示低剂量GFH018与PD-1抑制剂联用的抗肿瘤效果。作为劲方医药的首发产品,GFH018的研发进展堪称迅速,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Ⅱ期,也是劲方最有希望的“全球新”创新药之一。

“成立之初我们有4个项目,到了2018年之后发展到7个项目,截止到现在已经有14个项目。此前,我们聚焦在新项目的发现上,那么现在我们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是花费在临床上面,尤其是2021年以来,我们已经有4个临床,海外以及跨国的这种临床实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吕强说。

02 向外之道

2021年9月2日,信达生物与劲方医药宣布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信达生物将作为独家合作伙伴获得劲方医药一款靶向KRAS G12C的候选药物GFH925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并拥有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的选择权。

待该候选药物获批上市后,信达生物将利用其经验丰富的商业化团队以及广阔的全国商业渠道覆盖推广GFH925。劲方医药负责该药物在临床研究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药物生产供应。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支付劲方医药22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累计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全球开发支持费用。如果信达生物行使全球权益的选择权,取决于达到若干全球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进展,劲方医药将有资格获得来自信达生物累计不超过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中国和全球范围内GFH925的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特许权使用费。

对于这笔总交易额超过3亿美元的“联姻”,在吕强看来,更像是一场双方都千挑万选后的“门当户对”:“我们不是第一个做KRAS抑制剂的,我们的产品在国内也并不是首个申报临床的,但是信达生物选择了我们,我认为是对我们公司以及我们团队执行力的一个认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信达也不是第一个来找我们合作的,但我们认为,信达是为数不多成功由Biotech转型到Biopharma并且成为行业领头的企业。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公司文化,我们都是非常互补与契合的。这是彼此的双向选择。现在合作也非常顺利,磨合期已经过了,项目即将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

在吕强看来,通过对外的积极探索,除了药品的价值被认可外,通过合作去学习产业化及商业化的经验同样重要。“本土领先企业的团队对于市场化的理解,可能会比新海归团队理解的更透彻一点。通过与信达的合作中学到产品商业化经验,加上我们团队的本土化经验,我们就能够在市场不断演变的趋势中,为我们的后续产品找到适合劲方的商业化路径”。

03 科学家与管理者

回国前,吕强曾经任职于惠氏制药和诺华制药,这一阶段积累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工业界经验,为劲方医药“全球新”的定位打下了基础;回国之后,在药明康德、扬子江等本土头部药企任职高管的经历中,他不仅掌握了本土新药研发的规则,从战略制定、团队组建及项目推进,作为管理者的逻辑思维也更加“接地气”。这些经历,也让吕强身上,既有科学家的严谨,也具备管理者的成熟、沉稳。

事实上,无论是对全球研发环境深刻的认知,或是在本土企业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吕强和劲方医药,像是一条做足了准备的轮船,顺着时代的洪流,渐行壮大。“科技的突破,包括资金、市场、监管政策、人才、环境等的成熟,加上自己也一直有创业的想法。”在吕强看来,创立劲方医药的时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聚焦的方向是解决临床为满足需求的靶点,这踩准了时代脉搏。目标明确下,创业团队的打造没有费太大功夫,再加上我们的执行力,能够把项目按照投资人的预期完成,这样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作为2015后创建的“年轻力量”,吕强对劲方医药的期待是,在大环境不断演变中,能够持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在Biotech的商业化“大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脱颖而出成为“排头兵”。

下一步,劲方医药的规划已然清晰:“2022年我们有7个临床项目,每一个项目有一个甚至多个临床试验要平行开展。此外,我们的临港基地也会开始破土建设。”而对于吕强自身而言,“对于我和我的合伙人兰炯博士来说,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富有挑战的资本市场,面对复杂的多条战线下,定好战略、带好团队、管好公司,在能够延续Biotech文化的前提下,保持项目进展、BD交易等方面的产出效率,以求公司价值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