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浦东这家药企向“全球新”迈出关键一步 | 科Way

科Way
2024-04-30
分享到

劲方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方医药”)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GFH925单药疗法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试验许可,可针对KRAS G12C突变型难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开展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Ⅲ期试验。

这是全球首个临床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单药治疗结直肠癌Ⅲ期试验,GFH925也是国内首个获得晚期结直肠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KRAS G12C抑制剂。目前,GFH925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已在国内受理,并获得NDA优先审评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

世卫组织GLOBOCAN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在所有癌种的患者中占比均超过9%,总病例数超190万、死亡人数超90万。结直肠癌人群中KRAS突变型患者占比约40%,G12C突变型占比则仅次于非小细胞肺癌。

在张江路1206号,劲方研发中心,科Way见到了劲方医药创始人兼董事长吕强博士,了解此次突破背后的故事。

“做‘全球新’的研发”

在劲方医药的研发管线中,有不少新颖的靶点和相关的大、小分子创新产品,包括TGF-β R1抑制剂GFH018、CDK9抑制剂GFH009、RIPK1抑制剂GFH312……截至目前,在劲方医药的产品管线中有十余项在研项目,大多都是基于吕强所认可的“全球新”靶点而开发。

以此次获得临床突破的小分子新药GFH925为例,该药靶向肺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体内常见的KRAS G12C基因突变,最早立项始于2018年初,直到当年8月全球范围内才有同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并在之后获得了概念验证。此后,国内外不少药企开始在该靶点赛道布局。

吕强解释道,“全球新”是“新”在市场上存在对标靶点,但尚未获得临床机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验证,整体进展在国内领先、国际上进入前列。

他认为,这样的战略、体系及管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甚至消除资本市场或投资周期带来的不确定性,领先市场上其他同类型企业,从而使公司发展持续、有序,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但“新”也意味着风险。在行业“寒冬”到来时,这一点尤其要经受考验。如何满足投资人对于投资回报的需求?如何对公司股东兑现承诺?同时,公司的管线又如何可持续推进?如何稳定公司员工的军心?

“我要做‘全球新’的研发,同时我的方式会更灵活。比如对处于研发早期阶段的项目,如果不合适,我会更果决地‘砍掉’;在确保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我会寻求对外合作,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做大做强。”吕强告诉记者。

在自主研发之外,劲方医药从2021年起达成了一系列的对外合作:

针对GFH925,在2021年与本土创新药企信达生物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成为当时本土企业就IND阶段交易产品达成的总额最高交易项目;

与默克达成临床合作,共同开发GFH925、西妥昔单抗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联合疗法,这是劲方医药首次与海外药企达成临床联合用药合作:将KRAS抑制剂、EGFR抑制剂联合疗法从后线推向一线非小细胞肺癌,可谓劲方医药“全球新”战略的代表作。目前已进入II期试验且初步数据已入选今年ASCO会议突破性研究摘要和口头报告……

除了临床阶段的项目合作,劲方的合作版图也拓展至临床前管线,合作模式也将从早研贯穿至临床开发及商业化阶段。2023年,公司针对三款自主研发的RAS通路靶向药创新疗法,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erastem Oncology达成战略合作授权协议。Verastem将就首个合作项目支付115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总额超过6.25亿美元的后续里程碑付款……

吕强表示,这些对外合作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产品特点,选择最快推动产品上市的合作方式;对外授权(license out)也并非“一锤子买卖”,而是发现“不可见”的合作优势,并将其转化为长期价值。

劲方医药掌握了对外授权产品的核心化学结构、制剂工艺等核心要素,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在未来的合作中,这些核心要素将继续发挥优势,并与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做到双方资源的同步优化和调配,提高运营效率。

做药,要追随自己的节奏

与许多同辈的创业者相比,吕强的创业决定走得似乎稍慢些。“人这一辈子不是和别人比较的。我从未计划过要定时、强求某个目标,更多的是一种顺势为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那是他在美国读博的第六年,博士科研工作还没完成,还有一些数据有待完善。“其实和同学们相比,我的博士生涯已有些久了。当时自己心里也有一些焦虑,也许稍微放低一些要求,就能顺利毕业了。”但是,他没有。最终,他的“不妥协”得到了回报——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以第一(唯二)作者的身份被发表在了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他一边向记者展示当年论文的初印版,一边说道:“你看,当时还是书信往来,编辑的修改意见就用笔写在边上。我一直留存着它,就是告诉自己:做项目的快慢至关重要,创业的整体计划更要有自己的节奏,行稳才能致远。”

吕强说,在中国创新药发展的路上,有很多的山丘。

“最早的一座大山是仿制药,国家采取了集中采购的政策,只取前三家,剩下的出局,这满足了老百姓对于用得起药的诉求。”他说,“第二座,就是过去十年,我们翻过的‘微创新’的山——过去十年,国外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药,国内市场就快速跟进一个,在结构、理化性质、依存性等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做一些改良,保证‘微创新’药品的上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把药价控制住,但是创新度不够,从长远来看,对于整个创新药市场以及企业的发展不利。”

“现在,中国的创新药正在翻过第三座大山,做有着真实原创性又能够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创新药。”吕强表示。越是已被验证的好东西,抢夺的人也就越多。做“全球新”的创新药正是他打破这个怪圈的方案。

“从战术上讲,创新药行业在2015年、2016年间涌现了一大波企业,现在很多也上市了,如果劲方医药还沿着成熟靶点或者是授权引进的这条路走,会越走越窄。”他表示,“从宏观上或战略上来讲,还是要做一些市场上没有的药,做增量而非抢存量,这才有利于后续的商业化和国际化。”

吕强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风飞浪劲 据义履方”。他说:“从海外回国,我在创新创业上经历很多,但一直觉得不过瘾。我内心一直有一种情怀和使命,想做真正与众不同的创新药,这是2017年兰炯博士和我出来创立劲方的初衷。其实做人、做事都一样,都要有着‘据义履方’的精神,来面对外在的‘风飞浪劲’。”